王卓予-江西书画家

王卓予,1927年 5 月生于江西南康潭口镇,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,1951年毕业。毕业后在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工作一年,1953年调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美术创作组,参加浮雕创作。1957年回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。978至1987年担任系主任、教授。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、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、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、浙江省城市雕塑规划委员会副主任、浙江省第六届人大代表。1988年3月退休。 王卓予先生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的弟子,新中国的 第一代雕塑家。1951年毕业后在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工作一年。1953年跟随刘开渠、萧传玖先生进京,参与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。王卓予先生与萧传玖先生共同承担起南昌起义、渡江的浮雕创作,并参与辛亥革命部分的浮雕创作工作。1977年又参加了《毛主席纪念堂》群雕的创作。 1957年王卓予先生回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,与萧传玖等老一辈雕塑家共同承担起雕塑系的教学重任。文革后,王卓予先生肩负起恢复雕塑系正常教学秩序的重任,带领全系教师调整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、筹备教学设施、编写教学大纲等,在王卓予先生的积极带领下,1978年雕塑系恢复招生。 1978至1987年王卓予先生担任雕塑系主任。在主持雕塑系工作的十年中,他为雕塑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在教学上他主张严格基础训练,亲自联系并领导了一些大规模的社会创作,通过这些实践丰富了教师的创作经验,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。从教的三十年中,他授课严肃认真,又不失和蔼可亲,在严谨的教学中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。如今,他的学生已桃李满天下,成为教学、科研、创作的中坚力量。王卓予先生在艺坛上辛勤耕耘了四十余载,创作成果丰硕,代表作有《拼搏者》(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)、《春曲》、《陈毅像》、《聂耳像》、《戚继光像》、《冯雪峰像》和《晨读》等。他的作品具有朴素、敦厚、简逸而细腻真切、秀丽俊爽的艺术风格。1979年王卓予先生跟随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、法国考察,回国后,他写下《意法游记》、《意大利的教堂艺术》等文章,还编撰出版了《外国城市雕塑选》,介绍国外城市雕塑建设的经验,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意见,为我国城市建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

猜您喜欢